添加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5/6 10:50:59 来源:中国风机网
我国风电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过后,近几年进入了市场重整期,风机制造商们在此过程中或转产、或裁员、或转战海外,纷纷使出各自本领以确保企业屹立不倒。然而此前出产的风机,由于5年质保期的结束即将面临独立运行的考验。
[img]/uploads/allimg/150225/1J91923Q-0.jpg[/img]
据了解,今年会有大批量于2008年前后安装的风电机组结束质保期,风场运行维护成为摆在风场开发商及运营商面前棘手的问题。
追求风机20年全生命周期中的度电成本是得以保障我国风电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终目标,主机企业在努力提高风机质量的同时,做好风机漫长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确保其大效率出力是风电发展的目标。风场运行维护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刚性需求在未来不断发展、完善。
备品备件采购价格被担忧
经过2008年风电集中式发展之后,风电发展渐趋缓慢。风机制造企业应对下行压力大规模对维护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进行裁员,致使风场维护人力不足。
大唐新疆托克逊风电场场长王建成告诉记者:“不要说风机出质保期,即便是现在的正常维护运营,由风机主机厂提供的维护人员都配备不足。目前,我们的风电场装机容量已达到15万,按照要求配备6人,实际到位为5人,其中包括一名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身兼数职,兼顾多个项目,实际日常维护现场只能保证4人,在人员上维护力量薄弱。”据了解,在风电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各个风电场同时期同批次的风机质保期时间都很接近。
“由于售后及技术人员的缺失,大批量的风机同时出质保期对风场的正常运营会造成很大冲击。”王建成对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
很多风电场在考虑压缩运维成本的时候都试图自己来做维护工作,然而备品备件采购价格的居高不下又让他们望而却步。“在出质保期的售后服务里面为头疼的问题就是备品备件货源的采购问题。风电场的采购价格与风机厂家提供的内部价格差距很大。这使风电场压缩运维成本的努力变为徒劳。同时,备品备件的储存以及资金积压都会给风电场自我运营带来压力。
合理计划可降低运维成本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风电场约有80的风机尚在质保期内,大部分的运维工作仍由主机厂负责。但大量出保风机的维护需求迫切,目前运维市场上由主机厂继续维护、风电场自己维护、交由专业运维公司等多种模式已然存在。
歌美飒中国区项目及服务总监马优对记者表示:“作为主机厂,供应备件是责无旁贷的业务。对于风机供应备件的价格,不同于市场保有量很大的通用备件成本较低的情况。依据我国现有风机的保有量,主机厂自行设计的机械部件在数量级上与工业控制通用备件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为保证备件的高可靠性,风机主机设计制造时对零部件供应商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高可靠性的备件损坏率比较低,这样整体来看备件采购量很小,很难从零部件供应商那里拿到很优惠的价格。这是备件价格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马优向记者强调,风场运维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维护,而是要保证业主方风场的可利用率,这就要求运维团队要提出准确、可预见性的运维计划,其中就包括风机可能存在的问题、储备相应的备件等一系列工作。这一情况很多业主并不了解,但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风电场在运行当中很多情况是可以预测的,运维方在将旗下所有风电场的备件计划汇总,形成一个非常大的采购清单,整体采购量大,采购成本就会低。
目前,由于我国风电行业发展不过才10年时间,很多国内风电场尚未掌握对风机阶段性运行状况的判断,出了问题再采取措施,在备件采购成本和维修影响发电效率方面都会带来损失。如果计划的好,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和交货周期,会整体上降低运维成本。
全寿命周期度电成本需明确
E风机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前期的风机采购,还是后期的风电场运维,在主机采购时以寿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为评标标准虽然被赫然写在采购文件上,但实际却形同虚设,这一真正关系风电场长期效益的指标从根本上就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哪坏修哪,哪漏补哪”的传统运维思想,在风电场的运行当中将会留下隐患。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对本报记者表示:“风力发电机,我们叫它为疲劳试验机,过了10年以后,问题会不断出现,质量保证不了。现有体制没有考核在整个寿命期的效益,目前短时间还做不到。要把质量搞上去,让价格回归合理,这是体制上的障碍。这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问题。”马优也表示,在欧洲很多风电开发商已经察觉这一点并行动起来。对已经运行了10年的风机,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使风机由原来设计寿命20年延长到使用寿命30年,通过签订固定价格的30年维护合同来保证风机改造后的可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有未来之眼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将风电场的运维风险降到低,就意味着全寿命周期的度电成本有效降低。仅仅指责风机质量只是粗浅地看待这一问题,而应该从风机制造与风场运维两个方面寻找途径来解决问题。目前,我国风电开发商虽然将20年度电成本作为风机采购的评标标准,但是没有真正寻找方法来有效降低全寿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
“关键的是中国有风电标杆电价,风电标杆电价的明确对于投资者而言,项目落在哪个地方的境内,价格就是明确的。如果价格过高,投标的时候中不了标,价格过低了质量保证不了,这个问题的根上是在于过期的考核机制。这种机制对于采购的负责人业绩考核很难在整个风机寿命期发电成本低来考核他,现在考核的业绩主要是投资额低而装机数量大,这是明显的业绩,而机组长期的质量就很难反映。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来改变这一现状。”施鹏飞表示。
从发达国家发展风电的过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走弯路,为风电场运维积累数据,真正的把风机的全寿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合理降低,让投资人在20年的时间里获取持续且稳定的收益是必须在我国风电发展初期重点考虑的问题,以风机全寿命周期为指导的具体细则与办法需尽快落实。